包膜緩控釋肥竟然會產生微塑料
微塑料的定義是一種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顆粒,是一種造成污染的主要載體。微塑料體積小,這就意味著更高的比表面積,比表面積越大,吸附的污染物的能力越強,目前,國內應用最普及的也就是包膜緩控釋肥,控釋肥廠家表示包膜緩控釋肥比較廣泛的是用高分子材料進行包膜,共分為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兩大類,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包膜緩控釋肥產生微塑料呢?
天然高分子材料雖然來源廣、無毒、穩定、成膜性好、價廉易得,但其易被生物降解,控釋效果較差,一般要通過改性后才能作為控釋肥的包膜材料。目前這類包膜材料仍處在實驗室研發階段。
而合成高分子包膜材料,的特點是包膜厚度可以控制,對土壤條件不十分敏感、養分擴散速率由聚合物的化學性質控制,因而可實現對養分的控釋。由于合成高分子包膜的彈性好,更適合于機械化施肥。該類包膜的缺點是價格高,一般不溶于水,需要有機溶劑溶解,包膜工藝比較復雜,且因其在土壤中分解緩慢而帶來環境污染。
包膜緩控釋肥料顆粒的尺寸幾乎都小于5毫米。因此,用不易降解的合成高分子作為包膜緩控釋肥料的膜層材料,極易引發微塑料污染。